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游記

                行走色彩川藏 感受奇美奇險的風景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天津日報》    記者 肖秋生
                分享到:    

                磨西老街

                康巴漢子

                  如今的神州大地,公路四通八達遍布全國,卻唯有這一條公路被《中國國家地理》譽為中國的景觀大道。它以風景優(yōu)美、路途艱險而著稱于世,成為中外探險家、攝影師、自駕游及背包客心神向往之途。它就是彌漫著神秘色彩的川藏線。

                  奇美奇險川藏線

                  初夏5月,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沈陽等地的二十多名記者,齊聚成都,親身感受川藏線。  川藏線是川藏公路的簡稱。它始于四川成都,經(jīng)雅安、康定,在新都橋分為南北兩線,南線在邦達與北線會合,再經(jīng)巴宿、林芝到拉薩。南線沿途多為人口相對密集地區(qū),高山峽谷,風景更為秀麗,但有些地段山體較為疏松,易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正所謂奇美與奇險并存。

                  清晨6:00,我們就從成都出發(fā),奔向雅安,汽車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地區(qū)行進。高速公路讓我們絲毫也沒“蜀道之難”的感覺。沿途滿眼翠綠,農(nóng)舍星羅棋布,偶見一兩個農(nóng)夫伴著水牛在田間不緊不慢地勞作。成都人的閑適,似乎在鄉(xiāng)村也能得到某種印證。

                  雅安是個美麗的地方,雅而安寧。雅安之奇,是它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剛才還陽光照耀,一片云彩飄過來,便大雨傾盆或陰雨綿綿。所以,雅安又稱“雨城”,全國或全省的天氣預報,在這兒,不靈。

                  出雅安繼續(xù)前行,便進入川西高原,它是青藏高原東南低緣,崇山峻嶺懷抱著諸多大江大河,比如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及其支流,川藏線就逶迤穿行在這山水之間。

                  仿佛走進一幅古典的中國山水畫,又仿佛在現(xiàn)代影城看3D風景大片,忽而,你與江河并行,波濤洶涌,震耳欲聾,浪花就沖著你撲來;忽而,你依偎著高山的胸懷,身邊就是茂盛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忽而,你盤旋在山頂,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河水似一條線,汽車如火柴盒一般,忽然感覺眼前霧氣騰騰,看看對面的山頂云霧翻騰,方感知自己此時正在云里霧里,恰如仙境……


                原始森林里的丹巴美女

                紅葉、“樹胡子”

                  汽車突然停在半山腰,原來,前面發(fā)生了塌方,工程隊正在奮力排險。轉(zhuǎn)眼間,汽車就排起了長龍,不見首尾。沒想到在大山叢中也塞車!老記們有些焦急,司機張師傅說,這是常有的事,少說也要等四五個小時。這個老張不簡單,汶川地震,他家的房子被震毀,他為搶險車隊帶路,沒日沒夜,整整3個月沒回家。玉樹地震,又一個多月沒回家。因為常年在川藏線上跑,他老馬識途。果然,從午后時分一直等到夜色蒼茫,老張說,假如地震,我們沒的跑!好家伙,他一句看似玩笑的話,卻把眾人嚇得毛骨悚然!可不是唄,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淵,這里的山體疏松,屬于“槽溝狀地質(zhì)破碎路段”,極易塌方、滑坡或泥石流。去年夏天,有3輛自駕游的車子被泥石流掩埋,其中有兩對新婚夫婦。聽著,真讓人害怕啊……

                  所幸,直至夜半子時,路通車行,并未地震,也沒再遇塌方,卻也親身感受了這川藏線的奇美與奇險。

                  一曲戰(zhàn)歌“二郎山”

                  從雅安出發(fā),路邊一組大型雕塑格外引人注目:由牦牛、馬匹、貨物、客商組成的隊伍,艱難跋涉在茶馬古道上。川藏公路基本是沿著茶馬古道修建的。在此之前的千百年間,連接祖國西南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往的就是這條逶迤在橫斷山區(qū)和西藏高原崇山峻嶺之間的,世界上地勢最高、路況最為險峻的交通驛道——茶馬古道。那時,從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薩間兩千多公里的距離,靠牦牛運輸,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騎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時間。1950年4月,川藏公路開始建設,筑路大軍歷盡艱辛,終于在1954年12月25日建成通車,它與同時開通的“青藏公路”一起,被譽為“人類開創(chuàng)史之壯舉”。在今天的二郎山隧道入口處,一座紀念碑上鐫刻著一首不朽的戰(zhàn)歌——《歌唱二郎山》。

                  二郎山海拔3500米,素有“川藏公路第一險”之稱。當年,修建川藏公路的是解放軍第18軍,二郎山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戰(zhàn)士們穿著單薄的棉衣,身上捆綁著繩子吊在半山腰,一個人扶著鏨子,一個人揮著鐵錘,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就是憑著簡單工具和鋼鐵意志,硬是在二郎山上修成盤山公路!4963名戰(zhàn)士為筑路獻出了他們寶貴的青春生命。一曲《歌唱二郎山》為他們樹立了無形的歷史豐碑:

                  “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古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那個被它擋。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風來吹,不怕那雪花飄,起早睡晚忍饑餓,個個情緒高,開山挑土架橋梁,筑路英雄立功勞。”


                  1951年夏天,西南軍區(qū)戰(zhàn)斗文工團在副政委魏風的率領下,到二郎山一帶慰問筑路部隊。他們被指戰(zhàn)員們的英雄氣概和頑強意志所深深感動,詞作者洛水滿懷豪情寫出了《歌唱二郎山》,男高音歌唱演員孫蘸白,只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練習,第二天便登臺演出,他深情的演唱贏得了筑路官兵們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在官兵們的一再要求下,他一連唱了3遍才走下舞臺。戰(zhàn)士們把他團團圍住,紛紛索要歌譜……從此,川藏線的筑路工地上到處傳唱著《歌唱二郎山》激昂的旋律。1952年,《歌唱二郎山》榮獲全軍文藝創(chuàng)作一等獎,并且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火紅年代里鼓舞全國建設者的一首戰(zhàn)歌。

                  二郎山通了公路,但翻山越嶺危險多多。早在六七十年代,有關部門就提出了興建二郎山隧道的方案。1996年二郎山隧道在東西兩端正式開工,2001年1月11日,二郎山隧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車。隧道海拔2200米、最大埋深748米、主洞長4176米。如今人們不再擔心翻山越嶺的危險了,5分鐘就能穿過川藏線上的第一高山。也許,我們對這條隧道所帶來的便利習以為常,但是,敬仰隧道前的紀念碑,吟唱《歌唱二郎山》,想一想山上已近廢棄的盤山路,便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永遠不要忘記那一段艱難的歲月和永恒的奮斗精神。

                  康定情歌浪漫地

                  在中國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康定,卻極少有不知道《康定情歌》、不會唱《康定情歌》的人。一座跑馬山,名揚五洲四海;一曲情歌唱醉了天下人。這就是令人神往的浪漫之地——康定。來到康定,就不能不去跑馬山和康定情歌風景區(qū)。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放眼望去,從房屋建筑到街景、服飾等等,滿眼都是藏族風情。這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藏、漢、羌、回、彝等多民族雜居的地方,藏族約占總?cè)丝诘?0%。

                  康定藏語叫“打折諸”,意為三山相峙,兩水交匯的地方??刀ㄓ址Q打箭爐,傳說三國蜀漢時期諸葛亮南征孟獲,派遣大將郭達在此造箭。城內(nèi)爐火熊熊,郭達晝夜造箭3000支,然后,乘仙羊而去。后人為紀念郭達造箭有功,把康定城東北一座大山取名郭達山。清代咸豐年間還在郭達山下建有郭達將軍廟。經(jīng)后人考證,諸葛亮遠征孟獲,純屬南征,不是西進,派郭達造箭純屬虛構。然而,盡管打曲河與折多河每天從身邊流過,康巴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打箭爐”的傳說,其浪漫情懷,可略見一斑。

                  登上跑馬山,恰逢晴日藍天,但見幾朵白云悠悠然飄將過來,引得眾人情不自禁唱起“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輕歌曼舞,激情蕩漾……

                  跑馬山位于康定城東南,藏名“拉姆則”,意為仙子山。跑馬山腰臺地,藏名“登托”,意為平坦的墊子。自清代以來,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在“登托”山坪祭祀山神并舉行賽馬會。久之,康定人就叫這地方跑馬山了。

                  康巴人能歌善舞,天生浪漫。據(jù)說,康巴孩子,能走路即會跳舞;能說話即會唱歌。康巴漢子與丹巴美女名聞天下。扎西、朗剛、尼瑪,是3個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唱的藏族歌曲,激揚純正,令人拍手叫絕,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是絕對的“原聲態(tài)”。


                  這里美景連連,處處浪漫,亙古就是天設地造的天然公園,沿著千瀑峽漫步,清澈潔白的泉水及飛瀑唱著歌伴你一路而行,閃爍其間的杜鵑花色彩斑斕,原始森林古樹參天,樹干和樹枝上掛滿了“樹胡子”,這是一種特殊的植物菌類,對生存環(huán)境要求極高,被譽為“空氣質(zhì)量監(jiān)測儀”。據(jù)說,九寨溝在開放之前也有許多“樹胡子”,如今已經(jīng)比較罕見了。

                  這里的野人海更是盡顯原始風貌。藏語木格措意為野人海,就是有野人出沒的海子。這座海拔3780米的高山湖泊,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水深70米,群山環(huán)抱,森林茂密,粗野狂放。踏上湖邊的濕地則讓人感受到溫馨的柔情,腳下的草甸子像是一塊又一塊多彩的海綿,踩上去便浸出純凈的水來,抬起腳它又恢復原態(tài),極富彈性。草甸子上布滿翠綠翠綠的苔蘚,長滿我們從未見過,也叫不出名字的各種野草、野花?;ㄩ_爛漫,紅的如火,黃的似金,紫的能讓人陶醉……不由得發(fā)出心中的贊嘆:哎喲,這世間竟還有如此可愛的小精靈!趕忙取出相機拍個不停。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到木格措寫生繪畫,并創(chuàng)作了國畫名作《木格夕照》。

                  貢嘎山與大冰川

                  貢嘎山是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在它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紅軍長征途中曾翻越夾金山,毛澤東的詩句為大雪山揚名。貢嘎山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fā)育地區(qū)之一,在長期冰川作用下,貢嘎山發(fā)育為金字塔狀大角峰,冰雪崩極其頻繁,其攀登難度遠甚于珠峰,因此得到“山中之王”的美譽,成為中外登山探險家神往的圣地。貢嘎山被日本人視為自己的“父親山”(富士山被視為“母親山”)。由于巨大的攀登難度,貢嘎山的登頂死亡率極高。其中,最為世界所知的是,1982年,日本登山隊松田宏也在距貢嘎山頂峰50米處遭遇雪崩,他在堅持19天后,被海螺溝彝族群眾發(fā)現(xiàn),成功得救而奇跡般生還。松田宏也曾到海螺溝謝恩,特意從日本帶來一些電飯煲以解當?shù)孛癖娭箫堉y(因高海拔而夾生),沒想到彝族人家早就用上了電飯煲,而且,還看上了彩色電視,他為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為驚訝。

                  到貢嘎山感受大冰川,海螺溝是最佳位置,而且,相對比較安全。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我們身穿簡易雨衣,歷盡艱難,終于站在了一號大冰川之上!只見巨大的冰川由貢嘎主峰蜿蜒而下,綿延14公里,其末端深入到綠色的大森林之內(nèi)。如此蔚為壯觀令人驚訝,贊嘆大自然竟有這般神奇的造化!

                  由于造山運動及地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海螺溝冰川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山灰,還有眾多巨若樓房,小如棗、豆的滾石。所以,它不是潔白的,而是灰蒙蒙的冰川??墒?,當你俯身摳下一塊冰,它在你手上迅速融化,即刻呈現(xiàn)出如水晶般晶瑩剔透的本質(zhì)。

                  更讓人不解的,站在冰川之上,身著單衣的我們絲毫也沒有“冰上不勝寒”的感覺。原來,這正是海洋性冰川的特點之一,在夏天身穿薄衣也不覺寒冷。

                  貢嘎山遠離大海,怎么是“海洋性冰川”呢?


                  專家解釋說,海洋性冰川又稱溫性季風性冰川,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受海洋性季風氣候影響,因此帶來大量雨雪,冰川累積和消融的速度快,收入多,支出也多,其冰川運動頻繁,由此多引發(fā)自然災害。海洋性冰川的主要標志是冰川恒溫層的溫度接近零攝氏度或壓力熔點。這類冰川的冰溫較高,所以又稱為“溫性”冰川,其冰舌往往能伸延到海拔較低的森林帶內(nèi)。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我國西藏東南部與橫斷山系的貢嘎冰川等,均屬于這種類型。

                  據(jù)說,海螺溝冰川上還有冰蚯蚓、雪蚤、雪藻、苔蘚等生物存在。只是因為時間倉促,我們一時未能找到,也算是留下了一個遺憾。

                  不能不說磨西鎮(zhèn)

                  離海螺溝入口處不遠,就是磨西古鎮(zhèn)。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古老街巷前行,穿過鱗次櫛比的清代木屋老宅,便見到了那一座法國傳教士修建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因為當年紅軍長征途經(jīng)磨西,毛澤東在神甫樓住宿一晚并召開著名的磨西會議,使磨西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紅色小鎮(zhèn)。

                  1935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到達磨西。5月29日,毛澤東在磨西教堂的神甫樓里召集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秦邦憲、陳云、鄧小平等開會,具體部署了奪取瀘定橋的方案和研究北上抗日的方針,史稱“磨西會議”。當年,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將紅軍圍堵在大渡河畔,讓毛澤東做第二個石達開。會上,毛澤東力排眾議,做出奪取瀘定橋的決策……

                  我們是在晚上到達瀘定橋的。如今的瀘定橋,已經(jīng)身處繁華的瀘定縣城之內(nèi),燈火通明,游人如織,更讓人不能忘懷75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那一場決定紅軍乃至中國革命前途與命運的浴血奮戰(zhàn)。國民黨軍隊占據(jù)著大渡河及瀘定橋天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墒?,他們?yōu)槭裁丛?8勇士和紅軍戰(zhàn)士的奮戰(zhàn)下潰敗了呢?有人說勝之必然,有人說敗之偶然,但是,有一個細節(jié)是不能忽視的,當紅軍戰(zhàn)士以命相拼的時候,國民黨的軍官正抱著姨太太做美夢呢,如此腐敗,焉能不???

                  紅色小鎮(zhèn)磨西和瀘定橋,被完整地保存著,雖經(jīng)歷史滄桑,也依然不失為一本珍貴的歷史教科書,讓我們得到有益的啟迪與頓悟。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少妇喷水,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精品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 欧美 亚洲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