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新聞 > 國內(nèi)要聞

                立冬,來看古人的過冬神器

                2024年11月07日 20:09    來源:現(xiàn)代+    

                “若忽寒將至,今朝恰立冬。”11月7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立冬。

                “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古人對“冬”字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由此可知,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到來,而且還有萬物收藏,規(guī)避寒冷的意味。

                面對寒冷的冬季,古人又是如何度過的呢?李白在《立冬》中提到“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而白居易在《晚起》中則寫道“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這些詩句,都描繪出天寒時人們與爐火相伴的寧靜和溫暖,暖爐的存在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分愜意。

                手爐自火盆演變而來,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熱的灶灰,放在被子里便成為“被爐”,小巧精美的則可放在掌上取暖或放在袖子里熏衣焚香,成為“袖爐”。南京市博物總館藏有一件張鳴岐制瓜楞形銅手爐,爐蓋為鏤空篾形。張鳴岐是明代的銅器名匠,在制作手爐時,他只選用精煉的紅銅,銅質(zhì)純凈、工藝精湛。甚至直至今日,他所制造的手爐都沒有生銹。

                從文物上可以看出,為了熬過漫漫寒冬,古人也是絞盡了腦汁,而手爐則在保留了取暖功能的同時,以其精致的造型,復(fù)雜的工藝,考究的紋樣,彰顯出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極致追求。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少妇喷水,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精品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 欧美 亚洲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